优秀的民间艺术——舞狮

2024-12-26 11:15

舞狮,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,古时又称为"太平乐"。舞狮有南北之分,南狮又称醒狮。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,每头狮子一般由两个人合作表演,一人舞头,一人舞尾。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,装扮成狮子的样子,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。在表演过程中,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,非常富有阳刚之气。

国粹名媛以国家“一带一路”为中心思想,文化强国为指导方针,致力于传播中华五千年国粹文化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让国粹文化得到传承。

舞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,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舞狮助兴,长盛不衰,历代相传。舞狮活动也广泛流传于海外华人社区,有华人之处,必有舞狮,这成为了扬民族之威、立中国之魂的重要仪式,以及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,其文化价值和影响十分深远。

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,狮子是有驱邪除煞神力的瑞兽,这股对狮子的 崇拜,自然也会融进艺术生活当中。 有关舞狮子的记载,最早见于《汉书.礼乐志》,其中有疑似舞狮的表演记载: “若今戏虾鱼、师子者也”,唐代史学家颜师古作注时引东吴史家韦昭的说法: “着假面者也”,即戴着仿狮子的面具跳舞。


用竹蔑、彩纸制成狮头,用彩布制成狮尾,带上锣鼓,挑选强壮精悍的小伙子埋伏在怪兽出没的地方。 当怪兽出现时,锣鼓齐鸣,群狮向怪兽冲去,吓跑了怪兽。 最终舞狮作为一种传统保留了下来,并传遍五湖四海。


大家对舞狮应该不会陌生,逢年过节,我们都能在街上看到有人敲锣打鼓地舞狮。 舞狮其实有南北之分,南狮以广东佛山最为有名。 这个诞生出黄飞鸿、叶问、李小龙的土地,也与舞狮结下不解之缘


它的外形取唐代石雕狮子的精华——额高、眉精、眼大、口宽带笑。中国古代的石雕狮子是为了辟邪,而现在佛山的舞狮同样有着辟邪的意义,南狮造型夸张、颜色亮丽,南狮鼓擂动起来时相当有气势,最引人注目的是“狮头” ( 即“狮面”) ,它全部采用广东民间特有的“灯色扎作”工艺,重量在7到8斤左右。“狮头”的扎作工艺充分体现了佛山民间精湛高超的塑扎艺术。

舞狮者大多数有武功底子,因为要表现舞狮的灵动,需要结合南派武功的各式招式。醒师的功底是南拳,传统的南狮非常注重写意,即狮子的喜怒哀乐,发展至今,则需要更加注重高难度动作。


所以舞动狮子需要很大的力气,许多武林前辈都用“舞狮”作为练习武术的一项辅助方法,“舞狮”和“武术”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密切,将许多武术的动作及腰马步法容入舞狮之中,使习武者在不知不觉间练就: “腰”、“马”、“弹”、“跳”等功夫。

黄飞鸿的成功,也让舞狮文化被更多人熟知。自1949年以来,共拍摄过一百多部“黄飞鸿系列”。关于黄飞鸿的众多电影 , 几乎每部电影都有舞狮元素。为什么如此?你以为这只是电影的噱头,其实你翻看历史后会发现,舞狮文化与真实的黄飞鸿脱不开关系! 狮子滚球,狮子采灵芝、狮子上楼台、狮子吐球等狮艺,他无一不精通。其中飞铊采青百发百中,黄飞鸿还首创女子舞狮的先河,他的妻子莫桂兰和女弟子邓秀琼就是精通舞狮的女子。

我们不能任由舞狮文化没落,各门各派的舞狮文化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,早 已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。 逢年过节,我们的华人同胞都会在华人街组织庆典活动,其中自然少不了舞狮的表演。 对于华人来说,这是他们与祖国情感维系的方式。 如果你是留学生,孤身一人身处海外,必然是每逢佳节倍思亲。 但如果让你见到家乡那些熟悉的事物,对内心来说是种慰藉。

如今这个全球化的世界,已经越来越多人愿意了解中国文化,这对我们来说是件骄傲的事,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舞狮,自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学习舞狮。


来源网络


Copyright © 2023 海口是音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ICP备案号:琼ICP备2022019990号

微信公众号

优秀的民间艺术——舞狮
2024-12-26 11:15

舞狮,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,古时又称为"太平乐"。舞狮有南北之分,南狮又称醒狮。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,每头狮子一般由两个人合作表演,一人舞头,一人舞尾。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,装扮成狮子的样子,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。在表演过程中,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,非常富有阳刚之气。

国粹名媛以国家“一带一路”为中心思想,文化强国为指导方针,致力于传播中华五千年国粹文化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让国粹文化得到传承。

舞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,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舞狮助兴,长盛不衰,历代相传。舞狮活动也广泛流传于海外华人社区,有华人之处,必有舞狮,这成为了扬民族之威、立中国之魂的重要仪式,以及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,其文化价值和影响十分深远。

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,狮子是有驱邪除煞神力的瑞兽,这股对狮子的 崇拜,自然也会融进艺术生活当中。 有关舞狮子的记载,最早见于《汉书.礼乐志》,其中有疑似舞狮的表演记载: “若今戏虾鱼、师子者也”,唐代史学家颜师古作注时引东吴史家韦昭的说法: “着假面者也”,即戴着仿狮子的面具跳舞。


用竹蔑、彩纸制成狮头,用彩布制成狮尾,带上锣鼓,挑选强壮精悍的小伙子埋伏在怪兽出没的地方。 当怪兽出现时,锣鼓齐鸣,群狮向怪兽冲去,吓跑了怪兽。 最终舞狮作为一种传统保留了下来,并传遍五湖四海。


大家对舞狮应该不会陌生,逢年过节,我们都能在街上看到有人敲锣打鼓地舞狮。 舞狮其实有南北之分,南狮以广东佛山最为有名。 这个诞生出黄飞鸿、叶问、李小龙的土地,也与舞狮结下不解之缘


它的外形取唐代石雕狮子的精华——额高、眉精、眼大、口宽带笑。中国古代的石雕狮子是为了辟邪,而现在佛山的舞狮同样有着辟邪的意义,南狮造型夸张、颜色亮丽,南狮鼓擂动起来时相当有气势,最引人注目的是“狮头” ( 即“狮面”) ,它全部采用广东民间特有的“灯色扎作”工艺,重量在7到8斤左右。“狮头”的扎作工艺充分体现了佛山民间精湛高超的塑扎艺术。

舞狮者大多数有武功底子,因为要表现舞狮的灵动,需要结合南派武功的各式招式。醒师的功底是南拳,传统的南狮非常注重写意,即狮子的喜怒哀乐,发展至今,则需要更加注重高难度动作。


所以舞动狮子需要很大的力气,许多武林前辈都用“舞狮”作为练习武术的一项辅助方法,“舞狮”和“武术”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密切,将许多武术的动作及腰马步法容入舞狮之中,使习武者在不知不觉间练就: “腰”、“马”、“弹”、“跳”等功夫。

黄飞鸿的成功,也让舞狮文化被更多人熟知。自1949年以来,共拍摄过一百多部“黄飞鸿系列”。关于黄飞鸿的众多电影 , 几乎每部电影都有舞狮元素。为什么如此?你以为这只是电影的噱头,其实你翻看历史后会发现,舞狮文化与真实的黄飞鸿脱不开关系! 狮子滚球,狮子采灵芝、狮子上楼台、狮子吐球等狮艺,他无一不精通。其中飞铊采青百发百中,黄飞鸿还首创女子舞狮的先河,他的妻子莫桂兰和女弟子邓秀琼就是精通舞狮的女子。

我们不能任由舞狮文化没落,各门各派的舞狮文化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,早 已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。 逢年过节,我们的华人同胞都会在华人街组织庆典活动,其中自然少不了舞狮的表演。 对于华人来说,这是他们与祖国情感维系的方式。 如果你是留学生,孤身一人身处海外,必然是每逢佳节倍思亲。 但如果让你见到家乡那些熟悉的事物,对内心来说是种慰藉。

如今这个全球化的世界,已经越来越多人愿意了解中国文化,这对我们来说是件骄傲的事,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舞狮,自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学习舞狮。


来源网络


Copyright © 2023 海口是音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ICP备案号:琼ICP备2022019990号